把山东变成一个有中国特色的“中国经济”

频道:本地热点 日期: 浏览:1617

平顶山热点就一个,乡镇建设经济,搞水泥钢铁,高端制造,跟西安搞了一个火车站不知道哪里投资,全国建一条高铁。还搞了一个综合体开发区。去哪里?就是周边乡镇。而且各种高端走出去的无人机航空公司。政府包括官员,商人都像打了鸡血一样。

基础设施老旧。相同时间段,gdp下降幅度高达38%以上,如果放眼整个山东省应该是年年下降。不得不承认如果山东是连续三年这样,说明山东经济有快速滑坡迹象,已经快要和浙江宁波,江苏义乌齐平。可能接下来山东更快的步伐会在省内区域内“横向对比”然后成为全国百强省之一或者垫底。山东难改变,改不了经济定位。但对比一下东部地区,连续下跌也是有理由的。

我期待着把山东变成一个有中国特色的“中国经济”不然就太像“欧美经济”。更新:无意批判山东是无能狂怒,其实国家对山东改革也没什么变化,四年前就提的普通高校扩招计划,两年前的高端城市建设,基础设施建设,高铁这两年都在实施,但整体速度不如浙江。目前表面上看国家各方面都有推进,但深层次问题还未解决。三线建设的时候可能国家考虑山东定位,也没有着力标榜,而且以山东实际情况考虑,可能更倾向于标榜一些。

但现在不同了,因为高校数量限制,普通高校与原先所有高校一样,属于村镇高等院校,但目前国家各方面势必会标榜,山东就处于落后于他人的局面。另外说山东标榜问题,我认为官方可能有两个动作,一个是大力普通高校扩招改革,目标是差距缩小,二是地区一体化探索高端制造。结果实施到现在略有瓶颈,至少对山东,除了高端制造企业一类企业外,其他民营高企、服务业企业转型意愿、经济发展态势及未来效果没有预期,所以山东普通高校扩招只能说差距缩小,不会有质的改变。

最后我想说其实很多山东考生都是希望未来能够稳稳考进大学的,山东高考录取分数线也算平均化,说明基础教育投入值回票价,但我对这个心理有点担心。目前我家里安排的考试太多,要稳稳做高考选拔人才的心理战,必然影响心理平衡与良好学习习惯,长期低于平均成绩水平,对高考发挥极其不利。因为全国一卷要一定的难度,还要上清北的主要科目,所以之前我也讲过山东试卷太低级,这点也是近三年所有省份都做不到的。

现在回顾一下改革开放后,山东省各考试招生办,一手拿着中考高考录取线与平均分,一手拿着山东省重点中学的高考高分率(更新一下,中考的录取线正常无脑按定点高考(山东省计划招生2.5万人,同行4万)算,则60%来自普通中学,相当于一半,而还没计算一中、衡水等高中,个人认为山东全国第一难的学。